责编:陈凯欣
2025-04-26
孕期与哺乳期是女性一生中对营养素需求最为特殊的时期之一。这一阶段,母亲的身体不仅要维持自身的代谢需求,还需为胎儿的生长发育、胎盘的健康形成以及泌乳提供充足的能量和微量营养素储备。研究表明,叶酸、铁、钙等多种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在孕产妇群体中较为常见。中国营养学会的数据显示,孕期对某些关键营养素的需求量甚至超过了总热量的增加幅度。
合理使用营养补充剂能够有效改善孕乳期女性的营养状态,预防多种健康问题的发生。叶酸已被多个国家推荐作为孕期的基础补充剂,但其他营养素的补充仍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科学方案。目前,国内关于孕产妇营养的研究多集中于局部地区样本,全国范围内的数据收集和针对哺乳期妇女的研究仍显不足。
十城市调查:孕乳期营养补充现状分析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10个主要城市的孕妇群体中,有93.4%的个体正在使用各类营养素补充剂。这一比例较以往数据明显提升,并远高于普通人群的补充水平。在最受青睐的产品类别中,纯叶酸制品、复合维生素矿物质和钙制剂占据前三名。
相比之下,哺乳期妇女的补充剂使用率相对较低,仅为52.9%。从具体产品来看,乳母群体中最常使用的仍然是钙制剂、复合维生素矿物质以及DHA。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钙之外,其他营养素的补充比例均低于孕妇群体。这一差异表明,哺乳期女性对某些关键营养素(如DHA)的关注度仍需进一步提升。
科学补充:精准与安全的双重考量
针对孕产妇普遍存在的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国内外指南已形成明确指导。例如,我国自2009年起推行农村妇女免费叶酸增补政策,并逐步扩展至城镇人群。建议备孕女性在怀孕前3个月至妊娠早期阶段每日补充一定剂量的叶酸(根据个人风险等级调整)。对于孕期缺铁问题,则应依据血清铁蛋白水平进行个体化干预。
同时,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对钙摄入不足的孕妇从妊娠20周开始每日补充特定剂量的钙质,以降低子痫前期的风险。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怀孕期间多种微量营养素的常规补充已从"不推荐"转变为"有条件推荐"。此外,DHA、益生菌等新兴营养成分因其对胎儿大脑发育和新生儿肠道健康的重要作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在补充剂的实际使用中也面临着"过犹不及"的风险。数据显示,超过60%的孕妇和20%的哺乳期妇女同时服用两种及以上补充剂,这可能导致某些营养素的摄入量超出安全范围。
参考文献来源:
曾银丹,江华,毛帅等.中国十城市孕妇乳母膳食营养素补充剂使用现况研究[J/OL].中国食物与营养,1-6[2025-04-23].